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奇书网 www.qishubook.net,区域课改10项核心经验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海南省是全国最早进入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四个实验区之一,几年来,无论是省级还是各学校都是在新课程改革的道路上一步步摸索过来的。这种探索的过程也是各学校不断成长和发展的过程。在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过程中,由于新课程改革赋予学校更多的自主权,高中学校有了更多的发挥空间,许多高中学校因此在探索实践新课程的道路上,结合学校实际,在实验中探索出特色发展之路。我们从实验启动初期的以下例子就可见一斑。

    (一)初步的选课尝试

    选择性是普通高中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特点,能否做到让学生自主选课,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是反映新课程实施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海南中学、三亚一中等校作为在选课指导方面探索最多的样本校,率先在选课方面进行了试运行。

    海南中学根据艺术课程资源较为丰富的优势,从高一第一学段推出了音乐科目的音乐鉴赏、歌唱、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表演四个模块,以及美术科目的美术鉴赏、绘画、工艺和书法四个模块来尝试选修课的试运行。任课教师的确定采取双向选择的办法,即一方面学校根据教师的专业特长和以往教学情况指定,另一方面,教师自己也可以申请开设某一模块,最后则根据学生的选择情况来确定。教学班按照以下五个步骤确定:

    (1)拟任课教师对任教模块进行宣传;

    (2)学生填报志愿;

    (3)统计和调整志愿;

    (4)反馈结果;

    (5)试听后确定教学班。

    选课运行期间发生了以下可喜的变化:

    (1)学生学习艺术课程的积极性明显增强;

    (2)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二)积极应对和处理教材内容多与课时不够的矛盾

    在实验中,高中学校反映最多的问题之一是教学内容过多,教学时间不够。针对这个问题,消极的办法是增加课时,但不符合新课程理念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要求。一批学校则采取了积极的办法,在这些学校中,国兴中学、洋浦实验学校等学校的做法具有典型意义,他们的共同做法是绝不增加课时,并表示:既然实验,就要严格遵循《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要求,以科学的实验结果为《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各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的修订提供依据。

    洋浦实验学校处理教材的办法是:引导教师吃透课程标准,整合教材;把握主干知识、核心概念,使用教材时,详略得当,增删有据;用好配套练习;充分了解学生,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国兴中学则探索出了一套“专题单元(或问题)教学法”,即打破教材顺序,以“专题单元(或问题)”整合教学内容,在规定的课时数内完成模块教学。经过实验,教师们已经能够做到在文科的教学中得心应手地运用这种方法。

    (三)将理科教学搬到实验室去上

    高中新课程理、化、生等科目大量增加了探究性实验,很多探究性实验穿插在其他教学内容之中,如果按照原来上实验课的模式进行这些实验,时间远远不够。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海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等校进行了一些初步探索:一是有选择地进行探究实验,但凡是让学生探究的,不走过场,让学生体验完整的探究过程,使学生受到较扎实的科学探究训练;二是将理科教学干脆搬到实验室去上,在教学中需要进行实验时,随时进行演示和操作,既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效果,又很好地体现了教学班和走班制的特点。

    (四)让新课程的亮点亮起来

    高中新课程分为八大领域,其中“综合实践活动”和“技术”领域是两个新的领域,在“选修1”和“选修2”中,“选修2”是要求“学校根据当地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需要和学生的兴趣,开设若干选修模块,供学生选择”,这种课程即通常所说的“校本课程”,也是一类新的课程。这类新课程都是学校和教师过去不太熟悉的课程,因而是新课程实施的难点。但因为这类课程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如果实施取得突破,可以使难点变为“亮点”。在推进这类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海南华侨中学、海口一中、三亚一中、洋浦实验学校等校响亮地提出了“让新课程的亮点亮起来”的口号,并在启动阶段就已开始初步呈现一定的特色。

    在通用技术课程的开设方面,海南中学、国兴中学等30所学校是海南省率先开设“通用技术”课程的学校(经过1个学年,有98%的学校开设了这门课程),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开设通用技术课程的先行者,他们大多在没有专业师资、没有专用实验室的条件下,充分利用现有师资、条件资源,克服重重困难,在第一学期就开设了被认为困难最大的一门课程,使海南省通用技术课程成为首批实验区中学校开课比例最高的实验区。其中,国科园实验学校已开设了通用技术选修模块,120多名学生选修了“汽车驾驶与保养”模块,学校为开课配备了一台专用的教练车,另有不少学生选修了“服装与设计”模块;陵水中学基于“没有技术教育内容的普通高中不可能是真正的现代教育”的理念,高度重视通用技术的开设,学校所办的第一期《通用技术学习简报》是调研组看到的第一份关于通用技术的专门课程简报,简报所载学生撰写的《通用技术学习的认识与体会》、《成长过程中的惊喜》、《保护动物、珍视生命的报告》、《筷子的使用及分析》、《通用技术的学习技巧》、《科学与技术的分析》、《学技术的益处分析》等文章充分显示出学校的重视、教师的投入和学生的关注。

    海南华侨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是很有特色的,其中对社会实践活动中军训的管理评价与学分认定被认为是海口市最规范的,而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是该校的最大亮点。如2004年秋季进入新课程的高一年级20个班,共形成了232个课题组,学生人人参与其中,选题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学生在进行课题分析和课题研究计划的制订时,严格依照有关规范要求操作,很有“做学问”的派头。

    洋浦实验学校2004年秋季一进入高中新课程,就按每周2课时在高一年级全面安排了研究性学习课程,如第一批进入新课程实验的全年级4个班180多名学生,课题选题包括“网吧为什么对青少年有那么大的吸引力?”、“青少年迷恋网吧的原因与后果”、“网络语言对现时语言的影响”、“音乐对人的情绪的影响”、“武侠小说与言情小说对中学生的利与弊”、“洋浦的教育发展状况”、“海南普遍存在重男轻女的原因”、“汉字字体的演变及其历史文化价值”、“洋浦经济发展对沿海环境有什么影响?”、“洋浦私彩对生活的影响”等有意义又与生活密切联系的课题35个,参与指导的教师达到27个(不限于高一年级教师)。

    在校本课程开发方面,海口一中开发的校本课程已系列化,最初开发的19门课程是从教师申报的60多个选题中精选出来的,如“种下一棵智慧树——趣味逻辑泛舟”、“三国演义中的智慧学”、“话说海口”(后改为“海口老街”)、“彩蝶飞舞——海南生物资源蝴蝶研究”等课程都可以说是特色课程。

    其他学校也都能结合实际探索自己的发展之路。可以说,海南省普通高中“走进”新课程的步伐是稳健的,工作也是有创意的。

    (五)初步的评价改革尝试

    如乐东中学的学分认定包括三个部分:在学生修习课时记录方面,课时达到85%为合格;在修习过程表现方面,采取自评、互评、师评三结合;在模块考试成绩方面,平时测验占30%,终结性考试占70%,总评成绩达到60分为合格,这样一种规定使学分认定细化到可以操作的水平。

    (六)部分学校初步形成自主解决问题的机制

    海南省从2003年起就开始推行校本研训制度,普通高中新课程准备工作启动后,加快了这一制度建设的步伐,学校除了组织参加国家级和省级教研和培训外,还通过校本研训加强对新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学习。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和实践,部分学校初步形成了自主解决问题的机制。

    如国兴中学经过自主探究,探索出以专题单元(或问题)整合教学内容的方式,较成功地解决了教学内容过多与课时不足的矛盾。

    洋浦实验学校则通过校本研训,对教师反映课时不足的原因进行了认真分析,主要是:对课程标准的理解不够,深广度把握不准;担心按课程标准把握深广度,最终在高考时会吃亏;未能真正实现“用教材教”,凡是教材上涉及的内容,一定得教;对“配套练习”的使用不当;课前和课后,学生的自主学习开展得不够。他们认为如果增加课时,势必要压缩其他学科的课时,甚至不开设某些科目,这样最易受伤害的是综合实践活动课以及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从而造成学生在某些学习领域的缺失;如果增加课时,增大难度,必然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对学生学习兴趣的保持不利;而如果不增加课时,周末不补课,学生自己支配的时间多了,为培养学生的学习自觉性、自主性创造了条件;不增加课时,又要保证教学质量,促使教师要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努力培养学生对自己所教学科的学习兴趣,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经过这样的研究,他们最终决定认真贯彻国家课程方案,确保每一模块的教学时间为36学时,若因放假等原因耽误的课时,利用星期六补齐,但决不允许超过36学时。

    (七)学校文化建设开始受到关注

    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海口一中和三亚一中。新课程实施之后,教师们忙于学习、进修、研讨、备课、教学、指导、评价、合作、交流、创新……工作时间和任务成倍增加,而休息时间不断减少,工资和奖金等基本原地踏步。在这种背景下,海口一中提出了“怎样让教师在充满幸福感的环境与氛围中开展工作,主动地发展与创新自我?”的命题,并提出了“建设幽雅环境,让教师诗意一般地生活;构建和谐校园,让教师身心轻松地工作;营造学术氛围,让教师主动地获得发展;营造艺术氛围,让教师充满灵性地工作;拓展发展空间,让教师不断地创新自我”的目标,学校文化建设开展得有声有色。

    下面,选取海南省样本校在全省推广的若干案例,展示它们通过项目研究促进学校特色发展的情况(有些案例将在其他章节介绍)。

    案例2.2基于学校的“普通高中课程体系建设”实践探索本案例节选自海南省2010年上报教育部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成果奖申报材料。本项成果申报者:洋浦中学陈光(校长)、朱金龙、刘建斌、吴永和、梁建和等。洋浦中学是海南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综合样本校。在此,对研究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海南省洋浦中学(原洋浦实验学校中学部)是一所偏居海南省西部的普通中学,因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而受到省内外广泛关注。自2002年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特别是2004年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以来,这所滨海小镇的完全中学,再次受到关注,并迅速成长为“省课程改革综合样本校”、“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在新课程改革中,洋浦中学以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为指导思想,脚踏实地地进行了数年“基于学校的普通高中课程体系建设”的实践探索,在科学规范实施国家课程的同时,努力创建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体系;创新开发校本课程,不断浓郁校本课程的“课程味”;科学整合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构建起多个课程系列,基本完成了“从基于升学的课程体系向基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体系”的转变。

    一、学校课程改革面临的问题

    洋浦中学自2002年进入义务教育新课程改革,2004年进入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在新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他们遇到许多困惑,如新课程新在何处?如何以新课程实施为平台,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还有诸多难题,如教师课程意识淡薄、课时不足、校本课程的开发、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的有效整合、课程建设与办学特色的形成等。集中起来,其中的困惑和问题主要有:

    1、学校实施新课程的优势与劣势是什么?

    2、必修课如何安排?选修课如何安排?学校课程如何设置才能既体现新课程方案的多元性、选择性,又能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国家课程如何校本化实施?

    4、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流程是什么?如何构建具有洋浦中学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

    5、如何探索服务新课程目标、适应新课程结构和内容的教学模式,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6、如何整合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构建课程系列,打造洋浦中学特色的课程体系?如何以课程建设为抓手创建洋浦中学的办学特色?

    7、如何重建普通高中新课程体系下的教学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评价制度,从而创建学校新的课程文化?

    8、如何充分发挥样本校的示范辐射作用,为全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提供经验?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洋浦中学率先开展了“基于学校的‘普通高中课程体系建设’实践探索”。

    二、主要措施

    (一)国家课程实施方面

    1、洋浦中学依据国家课程方案和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分别制订了《洋浦中学高中新课程实施工作方案》和《洋浦中学高中新课程开课方案》,并依法规范实施新课程,开齐、开足了国家课程。

    2、比较分析了两种必修课程开设方案的优、缺点。

    3、创新选修模块开设策略,因校制宜、因生设课,创造条件开设选修模块,编制《学生选课指导手册》,引导学生构建个性化课程选修方案。

    4、探索出研究性学习实施策略。

    5、洋浦中学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流程为“培训—分组—选题—研究—结题—答辩—评价”。

    6、课时、导师和评价是研究性学习实施的三个关键。

    7、制订方案,严谨组织,严格管理。

    (二)校本课程方面

    1、创建了校本课程开发制度。

    2、形成了校本课程开发机制。

    3、开发了丰富多样的校本课程。

    (三)德育课程建设

    洋浦中学借课程改革之机,从课程建设的层面思考德育活动,从学生全面发展尤其是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角度落实德育活动,将德育活动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了有效整合,将德育活动纳入“课程”系列。

    (四)课堂教与学方式转变

    1、模块教学设计。学期初,每个备课组集思广益,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模块关系、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习评价等方面对模块进行整体教学设计。

    2、分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洋浦中学探索性地在英语、数学、物理等学科进行基于学案的分层教学实验。

    3、有效教学。高效课堂的四大特征:学习目标明确、学生积极参与、学生思维活跃、学生创新意识较强。

    4、学科特色教学。

    (五)课程评价制度重建

    1、严肃学分认定。

    2、探索多元评价模式。

    3、严格实施综合素质评价。

    4.完善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六)课程规划

    洋浦中学的课程规划主要体现“三个基本原则”,构建“多个系列”,实现“一个转变”。“三个基本原则”即基于国家课程原则、基于学生发展原则、基于学校特色原则,“多个系列”即整合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后构建起的具有洋浦中学特色的创新课程系列、人文课程系列、交流课程系列、自主课程系列、运动课程系列、艺术课程系列等,“一个转变”即基于升学的课程体系向基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体系转变。

    (七)课程特色建设

    洋浦中学及时对国家课程和已有校本课程进行有效整合,前瞻性地构建起多个课程系列,创建了具有洋浦中学办学特色的课程体系。

    1、创新课程系列:实验探究课+技术+研究性学习+科技创新项目+机器人工作室等。

    2、人文课程系列:语文、政史、英语课+阅读课+红楼梦等名著解读+三十六计+中外名人传记+主题阅读等。

    3、交流课程系列:国家课程+倾听的艺术+对话技巧+演讲与口才+辩论的魅力。

    4、自主课程系列:研究性学习+体育节活动设计+艺术节活动设计+学生社团活动组织等。

    5、运动课程系列:田径+健美操+球队。

    6、艺术课程系列:声乐+器乐+舞蹈+剪纸+美术+播音+合唱团。

    三、实践效果

    (一)学校特色课程体系基本形成,正逐步完成从基于升学的课程体系向基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体系的转变

    (二)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课程整合,构建课程系列,形成课程合力,为学生提供了多元发展平台,促使学生全面、健康、多元化发展。

    1、学习方式转变,学习能力提高

    通过教师教学方式的引领,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形成了探究式学习、讨论式学习、合作式学习等丰富多样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学习已从课内拓展到课外,由学校延伸到社会,由课堂延伸到实验室,或上图书馆查阅资料,或上网收集相关信息,或外出调查访问,学习方式得以改善,学习能力得以提高。

    2、问题意识增强,创新能力提高

    实施新课程以来,洋浦中学学生的学习行为已发生了明显变化,多数学生形成了课前预习的习惯,上课时踊跃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敢于质疑,积极思考,问题意识大大增强,创新能力明显提高。

    3、特长素质发展,学生个性成长

    当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被全面激发出来时,其具有个性特质的素质就得到了尊重,得到了发展。比如思想道德素质的发展——在新课程的实施中,学生的主体意识被激活,他们普遍拥有了成长的自我需求,在成长中感受到了成功的乐趣,其不良习惯相应得到了抑制,思想道德素质得到了提高和发展。在2007年5月,洋浦中学高三学生李尚丽因六...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